《錯的不是我們是世界》,這是我老公單位發(fā)的一本書,是領導專門為青年員工挑選的。我讀這本書時是在懷孕期間,身體笨重、心情煩躁,原本只是想看看書、靜靜心,不想后來越看越覺得發(fā)人深省。
起初看這本書時,讓我覺得作者是一個典型的憤青,書中社會篇空虛時代中描寫的全是社會的浮躁、時代的空虛、青年的迷茫,我在想,就不能好好寫點正能量的東西,肯定是出于商業(yè)目的故意博人眼球的。但又轉念一想,既然是領導選的書,應該不會是帶他們領略社會的陰暗面的吧,我想此中必有玄機,于是帶著好奇我又繼續(xù)看下去。
果然,隨著閱讀的深入,我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。作者說“期望這本書能夠成為一座橋梁,讓青年們能夠跨越鴻溝,認識自我,認識人性,認識世界”。作者描述了太多的問題、太多的矛盾,其實是想幫助青年人認清自我、認清世界,進而改造自我、改造世界。
恰逢那時懷孕的我正處于迷茫、焦躁中,我和老公都是外地人,生了孩子后要么我辭職在家全職帶娃,要么我上班公婆帶孩子,但是我就要和公婆一起住了,內心也是一萬個不情愿,而此時這本書的出現(xiàn)給我指明了方向。
2013年大學畢業(yè),我跟隨男朋友從河南來到內蒙古,這個舉動用我室友的話說就是“You are a crazy girl”,用我媽的話說就是“你去可以,別給我哭著回來”。而來這兒之后的生活確實不像想象中那么順利,我的專業(yè)是會計學,所以一心想找個會計相關的工作,但剛到了康巴什很久都找不到工作,無奈只有先在補習班給學生代課。
好在我始終沒有放棄做財務工作的念頭,半年后終于找到了合適單位,也開始了白天上班晚上補課、工作日上班周末補課,中間穿插做飯、洗衣、做家務的生活。而我老公那時每天下井,大部分時候下班是趕不上通勤車的,所以也很少回家,那段時間大概是我最累、脾氣最差的時候了。
如果說生活的辛苦疲勞了身體,只要心情愉悅,能看到希望,大概也還不算什么吧,但是后來的事情,讓我開始懷疑我選的人以及我選的路了。
2014年上半年,我老公身體出現(xiàn)了問題,高額的醫(yī)藥費對剛工作不到一年的我們真是捉襟見肘。也許你會說可以先問父母要些呀,可是我倆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(nóng)民,別說要錢,單就是生病的消息都足以讓他們以淚洗面了,所以我們選擇了隱瞞,這一瞞就到現(xiàn)在。
而工作也讓我陷入困頓。我是在超市做會計的,超市員工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,每次發(fā)工資后都會有幾位老太太來吵和質問,而只要她們開始吵我是絕對不會有說話機會的。所以每次都是我用大嗓門把她們壓住再作進一步解釋,這讓我似乎置身賣菜大媽的行列而為家長里短整天咆哮,這時公司管理也無章可循,這讓我對這份的工作的預期產(chǎn)生懷疑。許多事情放在一起,我甚至問自己我是不是不該來這里,如果不背井離鄉(xiāng),就不會有孤獨,如果不是找個礦工,就不會什么家務都得一個人承擔,如果不做會計,改行我的辛苦是不是就能被領導看見。
總感覺這種局面就像這本書的名字一樣,《錯的不是我們是世界》,我在埋怨世界的不公平。
當我再一次拿起這本書品味時,越來越覺得之前自己的目光總是向外看,向外界找答案,而很少看向自己,檢視自己的問題。終于決定將自己掰開來、揉碎了再看看周圍的世界,才發(fā)現(xiàn)原來錯的不是世界是自己。
我是誰?我現(xiàn)在有多少能量、多少資源?我能做什么、能給別人帶來什么價值?大多數(shù)時候我們之所以過的還不夠從容,是我們本身還太弱,弱到連自己的生活、工作都撐不起來。我們總是發(fā)牢騷、愛抱怨,其實認識狹隘、見識短才是牢騷青年的通病,我們容易被困在自己狹小的世界里,只顧自身需求,不看產(chǎn)出,更看不到別人的善意、社會的發(fā)展。其實,跳出自己的小圈圈,從一個全局的視角來看,生活并不是只有黑白兩色的。就像我,在補習班的時候,雖然工作不是我想要的,但起碼在初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時給我提供了住宿和一份收入;雖然老公病了,但是經(jīng)過領導幫助協(xié)調,有了去科室發(fā)展的機會,工作不那么累,身體也好了;雖然在超市的工作有一些委屈,但至少讓我的專業(yè)能力有了提升,才能有機會到現(xiàn)在這么好的公司工作。
青年人總是太容易浮躁,好像年輕就應該鮮衣怒馬,殊不知任何事物的發(fā)展都是有常規(guī)常理的。沒有經(jīng)歷生活的七零八落,哪來的自由獨立。是這本書讓我以新的眼光審視世界,認識自己,也正是這本書讓我生完孩子毅然決然地回到職場中,不為別的,為了能夠和老公勢均力敵,為了給孩子創(chuàng)造良好的條件,為了自己年過四十依然自由獨立。 |